史上最大规模甘肃文物展亮相国博,八个篇章再现千年“丝路孔道”
有“千岁少女”之称的“人头形器口彩陶瓶”,有“天下第一简”之称的西汉《仪礼》木简、中国最早的青铜器“林家遗址青铜刀”,包含“马踏飞燕” 的东汉铜车马仪仗俑……在近期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“丝路孔道——甘肃文物菁华展”中,众多携带着丰富历史信息、具有重要文明史价值的珍罕文物将“组团”与京城观众见面。
南都记者在展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共计516件(套)不同门类的重要文物在此次展览中展出, 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2件(套),国家二级文物近百余件(套),是历年来甘肃省在国内举办的文物数量最多、珍贵文物占比最高的一次展览。
展厅现场 摄影:范立
甘肃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文化交流的“枢纽”,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。本次展览以时间为轴,以文化交流为线索,以重要文物为基础,通过“文明序曲”“彩陶之冠”“青铜之路”“嬴秦摇篮”“千里走廊”“丝路交响”“共同家园”“佛陀之路”八个篇章,完整呈现以史前大地湾文化、甘肃彩陶文化、河陇青铜文化、早期秦与西戎文化、汉魏晋唐时期河西文化、甘肃丝绸之路文化、多元民族文化、甘肃佛教文化为主体的甘肃历史文化。
展厅现场 摄影:范立
展厅现场 摄影:范立
展厅现场 摄影:范立
展厅现场 摄影:范立
展览展出的文物种类丰富,涵盖陶瓷器、玉石器、青铜器、金银器、木器、丝织物、纸制品等。其中举世闻名的甘肃马家窑文化彩陶,中国早期青铜制品,悬泉置遗址、居延遗址等地出土的汉简、纸张,汉唐丝织品、国际货币,北魏、隋唐佛造像等等,都是能够直接反映甘肃历史文化的代表性文物。
展厅现场 摄影:余冠辰
展厅现场 摄影:余冠辰
在结构设计上,展览的历时性与空间性相互交织。从8000年的大地湾文化,一直到宋元时期多元民族文化;从甘肃东部、中部,一直到河西走廊最西端,涵盖了黄土高原、雪山、戈壁、绿洲等多样化地理特征。
展厅现场 摄影:余冠辰
通过大量珍稀文物的陈列展示,“丝路孔道”既为观众勾勒出一幅历史悠久辉煌、文化异彩纷呈、多民族和谐聚居的甘肃古代历史图景,又以中华文明在甘肃的起源和汉唐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为主线,全方位呈现甘肃走廊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进程中,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所扮演的角色、地位与作用。
据悉,本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甘肃省文物局、甘肃省博物馆之间战略合作协议的又一成果,展期至7月21日。
南都记者 黄茜 实习生 刘鹏波
文章转载自网络,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